问题 | 签合同被骗怎么办才好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受害者在遭受欺骗情况下签署的合同,他们有权寻求人民法院或是仲裁机构的协助来撤销该份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必须从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事由之日开始算起有一年的时间去行使这项权利; 同时,如果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起的五年间未曾行使这种撤销权的话,那么他/她的撤销权将被法律归为消灭。 被撤销的合同将自此不再具有任何法律制约效果,签署双方无须再履行其义务; 然而,一旦合同被撤销,因为这份合同而得到的所有财产都应归还原出,若无法归还亦或是无必要归还则应当进行财产价值的折算和赔偿。 对于通过欺诈手段使得对方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签订合同的一方,理应赔偿对方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如法律另有具体规定,该条款将会遵照法定原则执行。 当合同是基于因重大误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一方通过欺诈手段来诱导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这样的合同便属于可撤销合同。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可撤销合同的效力仅依赖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形式,但又独特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在有撤销权一方的撤销权未被实际行使前,合同必将对各方产生有效效应。 一旦合同被撤销,自那时起这份合同便完全失去法律效力。 依照中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五种类型的合同可以被认定为可撤销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 2.由于一方采取欺诈手法误导对方从而违反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3.第三方采用欺诈行为导致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而这一点责任方真正清楚); 4.某人或某个第三方运用胁迫手段使得对方违背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5.某人利用他人处在于极度贫困状态、缺乏判断力等特殊情况下,导致其签订合同时显示不平等的状况。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