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根据法律定义,犯罪主体即为施行危及社会稳定、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个体以及单位。
对于个人而言,这意味着已经满足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次具有犯罪主体资格。 而在单位层面上,符合规定且实施司法破坏性行为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以及社会团体亦可成为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则是一道构成犯罪的重要门槛,通常指犯罪手段所触犯或侵害的权益或对象。 每种犯罪不管其显露方式为何,均需对一定的客体造成损害。 倘若某种行为未能或者无法损害任何客体,那么它将无法被视为犯罪。 因此,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构成了犯罪结构的两大基石。 若缺少其中一项,犯罪便无从谈起。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深入调查清楚案件涉及的犯罪主体以及犯罪客体。 只有详尽了解案件经过、违法行为的事实真相以及涉案人员情况后,方可做出裁决。 原则上,对于有自首、悔悟、立功等表现的违法人士,应依据实际情况减轻对他们的惩处以示公正。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