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一、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是什么 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具体而言: 第一,欺诈系由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实施,而相对人因此欺诈行为陷人错误判断,并进而作出了意思表示。 第二,欺诈的构成并不需要受欺诈人客观上遭受损害后果的事实,只要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作出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欺诈。 第三,欺诈的法律后果为可撤销,享有撤销权的是受欺诈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为人基于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 2、行为人被相对人或者第三人欺诈而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 3、行为人被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4、相对人乘人之危,对行为人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总之,法律规定了四种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进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