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挪用资金罪最新的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挪用资金罪最新的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关于挪用资金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客观事实: 首先是所涉及的资金数额; 其次是挪用该笔资金的特定目的或用途。综合来看,凡是本单位的资金被数额大于等于10,000元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仍未归还的,或者虽然未达到上述期限要求,但是数额同样大于等于10,000元且用于盈利性活动的,或者本单位的资金被数额大于等于5,000元且用于非法活动的,均应视为符合立案追诉的条件。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司法实践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立案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 〔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三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挪用资金立案标准基于两点:资金数额与用途。单位资金≥10,000元,超3月未还,或虽未超时但用于盈利且≥10,000元,或≥5,000元用于非法活动,均满足立案条件。需注意,各地经济司法差异或致标准微调。 二、挪用资金罪是自诉案件吗 挪用资金罪一般被视为公诉案件之列。 关于其构成要件,主要指的是公司、企业或其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在职务上所获得的便利条件,私自将本应属于本单位的资金挪作他用,如供个人消费或是借予他人。 具体到数额要求和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上,要求行为人挪用的金额应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数额较大,逾期三个月以上仍未归还; 或者虽然没有逾期三个月,但是数额较大且将资金用于营利性活动; 甚至还有可能涉及到非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挪用资金罪二审无罪吗 对于挪用资金罪二审判决的结果是否为无罪释放,需要考虑到多个复杂的实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案件所涉及的证据是否具有明确证明力并达到充分程度,能否准确符合当前法律规范也至关重要。 例如,若在一审阶段被判定有罪的证据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或者在二审过程中出现了足以改变原有案件事实认定的新证据支持,或者发现原有的法律适用错误,那么这些都有可能促使二审法庭做出无罪判决的决定。 然而通常情况下,二审法院将对一审阶段已经确定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深入地复核和评估。 如果一审阶段的定罪判决准确无误,证据充足可靠,那么二审改判无罪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每一个具体案件都需要根据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没有一种简单的规则或方式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形来给出绝对的结论。 挪用资金立案标准基于两点:资金数额与用途。单位资金≥10,000元,超3月未还,或虽未超时但用于盈利且≥10,000元,或≥5,000元用于非法活动,均满足立案条件。需注意,各地经济司法差异或致标准微调。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