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对合同损失赔偿的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
解答 |
一、民法典对合同损失赔偿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损失赔偿的明确规定是什么 在签署合同并违约之后,通常是依据合同中明确注明的违约责任来承担赔偿。自合同被合法确立之日起,它就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全面保护。当签署完合同后,一方当事人违背了其应尽可能遵守的协议条款时,另一方有权将此行为诉诸法律以寻求赔偿违约金。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4条的规定,对于一方违反其未履行的合同义务或履行不当的义务,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情况下,所必须支付的损害赔偿金的金额应该与因其违约而产生的实际损失相当,其中也包含在履行合同之后可能获取到的任何利益;然而,这笔赔款总额不应超出违约方在签署该合同时能够预见或理应预见到的因为违约可能导致的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民法典对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若不符下列任何一项,则该等合同即为无效: 在签署合同时,当事各方均应拥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者在缔结该合同时的意愿表达应属真诚无瑕,且不应被欺诈、压迫等类似情况所干扰; 此外,合同内容亦不得违背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与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相冲突。 如经证实该合同无效,那么行为人将因该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应当一律予以退还; 倘若无法退还或已无必要退还时,应对其价值作出合理计算并支付补偿。 如发现有过错的一方,需要对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所有参与方均存在过错,则他们各自需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符的责任。《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民法典对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是多少 关于违约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方面的相关内容在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简称“《民法典》”)中得到了充分阐述及规定。这部分重要内容具体涵盖在《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至第五百九十三条之中。特别是其中的第五百七十七条,详尽地阐释了违约方在面对合同义务无法正常履行时应担负起的一系列违约责任,包括受让成履行、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恢复原状,以及对因违约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实际损失给予必要且合理的补偿等各项责任。 此外,对于违约金问题,《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也详细列举了可由合同当事人自行协商并达成的约定方式,同时规定在这类约定中如果所确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者明显高出实际发生的损失程度,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向法院或者相关仲裁机关提出申诉,申请增加或适度降低违约金水平。 还有《民法典》中的第五百八十六条和第五百八十七条,对此前规定的定金罚则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在第五百九十一条到五百九十二条中还具体涉及到了违约方的减损义务、双方共同违约以及过失相抵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总的来说,这些条款的设立都立足于平衡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与义务,全力维护合同的顺利履行,以此实现社会公正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