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测谎技术鉴定
分类
解答

测谎技术鉴定的原理

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在故意说谎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又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掌出汗、体温微升、肌肉微颤、呼吸速度和容量略见异常等。这些生理反应是受人体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

尽管测谎技术有多家学派,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心理刺激触发了生理上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不自主的,难以控制的。

测谎的心理学基础:犯罪心理记忆痕迹是测谎的根本条件。企图掩盖罪行的心理强化了其生理反应,这是测谎的前提条件。 关注问题焦点不同,这是测谎甄别作案人和排除无辜的依据。

测谎的程序

一、测谎的委托与受理登记

办案单位要制作测谎委托书,委托书应详细填写委托测试时间、委托单位名称、委托测谎事由、案件名称、案情简介、被测试人的基本情况、委托测试的目的、委托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单位批准人并加盖委托单位公章。了解案情及测试对象的情况后,测试人员应对受理案件进行登记,并报测试机构负责人批准。

二、制定测试方案

选择合适的测试地点:测谎的地点必须是具有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光线通风良好、室内布置简单、墙壁色彩单调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测试结构和刺激方式:测试结构就是目标问题、准绳问题、无关问题的内容和排列顺序。这些排列顺序会因人、因案不同;刺激方式是根据被测试人的自身特点,采用有效的刺激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刺激方式也因人而异。

测前谈话:测前谈话就是测试人员与被测试人员面谈,向被测试人讲解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了解被测试人对案件的了解情况并向被测试人提出测试过程的要求。测前谈话的目的就是让被测试人对测试人员信任,使被测试人相信测谎仪的科学有效性。

测后谈话:测后谈话必须及时,同时要有策略。其主要目的是验证测试结论,同时帮助测试人员洞察被测试人的心理,进而突破被测试人的心理防线,获得有价值的供述。

三、实施测试

实施测试是测谎的中心环节。测试的过程就是收集记录被测试人生理参数的过程,即测试人员依据测谎技术要求,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向被测试人依次询问测试结构中的问题,被测试人对所询问的问题进行简短的回答,有测试仪同步记录被测试人的生理参数变化的过程。

测试过程中要求:一定要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每次测试的时间不能过长,这是保障测谎结论准确的前提。测试过程中间休息的时候,要摘除仪器,让被测试人完全放松。测试人员需要先将设置的问题向被测试人说明,以确保被测试人完全理解问题的真实含义。测试人员提问问题的语调语速、提问问题的间隔时间要前后一致。在测试过程中对被测试人的动作引起的生理参数的变化及时做记号,以保证图谱分析的客观性。

四、分析测试图谱及数据并得出结论

目前图谱及数据分析有人工评分系统和自动评分系统两种。测试结论有说谎、诚实和不能得出结论三种。

五、制作测试报告书

测试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时间、测试的地点、委托单位、案情简介、各个测试结构中被测试人对目标问题和准绳问题回答、测试结果、被测试人名单、主测人员签名等事项。测试报告书制作完毕后,签发报告书并整理归档。

测谎结果的审查及其法律地位

一、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测试环境因素的影响 被测试人因素的影响 测试人员因素的影响 我国测谎技术发展现状因素的影响

二、测谎结果的法律地位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测谎技术,随着测谎技术的发展,目前测谎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侦查破案当中,很多民事案件的审理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测谎技术。

测谎作为技术侦查手段的一种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司法实践当中,测谎结论实际上都是被当做补强证据甚至当做证据来源来使用的,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尤为突出。由于测谎技术的科学性得到了司法人员的认可,所以把测谎结论作为证据使用就成了司法界的“潜规则”。

目前,立法机关应当把这种“潜规则”尽快变成“显规则”,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测谎程序,通过立法明确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诉讼价值目的。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