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房产纠纷过诉讼时效是多久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第一条,普通时效是指除了其他相关法律有特定规定以外,诉讼时效设定为三年。这是根据权利人知晓或是应当得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如果超出三年的期限,那么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此案。
第二条,特殊时效的规定如下:对于延期支付或拒绝支付租金时,诉讼时效设置为一年。如果过了这个时间限制,人民法院将会免于处理此类案例。 第三条,最长时效则是指,从权利被侵犯的那一刻算起,超过二十年的期限后,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也就是说,在二十年的时效内,权利人即使尚未意识到或者不清楚自己的权益已经受到了侵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但如果超过了这个时效,那么人民法院将不再提供保护。总的来说,无论是一般诉讼时效还是特别诉讼时效,都是从权利人被告知or应当得知自身权益受损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然而最长时效,却是从权利人的权益实际受侵害的那一刻开始计算的。 第四条,关于行政争议涉及房地产纠纷的案件,其诉讼时效为十五天。该时效自收到行政复议的决定之日开始计算。相反,若未经过行政复议程序,房地产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则为三个月,从知道具体行政复议决定之日开始计算。 第五条,关于行政处罚的不满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十天。关于房产纠纷的解决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协商解决。协商方式指的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来解决问题;其次是调解解决。当一方当事人提出要求后,可在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是其他相关组织部门的主持之下,通过劝说教育的方式来促使另一方当事人能够互相体谅,从而达到和平解决购房纠纷的目的;再次是仲裁解决。这是买卖双方在争议产生前或者产生后签订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由仲裁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行政规章等规章制度进行审理判决,并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出对各方面都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最后是诉讼解决。购房纠纷的诉讼解决是人民法院在纠纷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者共同参与下,采用诉讼的手段来解决居住物业纠纷的一种处理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七条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