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终审判决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一、终审判决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终审判决书生效时间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时候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执行两审终审制。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结束的审判制度。 也就是说,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宣判的判决、裁定,尚不能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上诉或抗诉,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判,立即产生法律效力,但是: 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执行两审终审制,但是,依照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崔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 二、一审民事判决的生效时间是多久? 一审判决下来,会有15天的上诉期,如果不上诉的话,判决就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就得执行,不执行的话将会导致法院的强制执行。如果过了上诉期的话,要想重新审判的话,只能具备再审的法定事由:那就是当事人能提出新的证据,新的证据足以影响先前的判决。如果没有心证据或是法院的程序不存在瑕疵的话,这个案子一般就算定下来了。上级法院不会再受理再审。 三、生效民事判决有哪些法律效力? 一般认为,民事判决生效后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法律后果: 1、拘束力 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上诉审判决,在其宣告或者送达后,就发生一定的形式效力。即作出该判决的法院,自判决成立后,即受其拘束;以后该法院在同一审级内不得自行撤销或者变更其判决,即使当事人同意撤销或者变更时,也不能变更或者撤销该判决。判决对法院的拘束力是判决的内在属性。为此,《民事诉讼法》认为,判决成立之后就产生拘束力。 2、既判力 既判力又称实质上的确定力(也有人称为对事的确定力),是指确定的终局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性适用力。 3、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给付判决可以作为执行根据,判决中的权利人在义务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时,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最后,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不仅考虑法律的约束,还需要考虑社会公良秩序以及社会道德,不能仅依靠法律为参考,法律的存在不是为了约束社会,而是为社会制定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规范人们的基本道德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