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逮捕后侦查的时间最长是多久? 1、逮捕后侦查的时间最长是三年。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2、下列案件在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3、批捕后公安机关侦查依法对嫌疑人进行讯问等调查性工作直到查明案情。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三、批准逮捕后有几种结果? 1、批准逮捕后的结果包括释放、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 批准逮捕后有以下三种结果: (1)在批捕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逮捕的,会立即释放 (2)人民检察院在审查羁押必要性时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3)批捕后不符合前述两种情况的,将依法送至看守所羁押,等待审判。 2、逮捕的三大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这是逮捕的证据条件、事实条件和前提条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这一条件包含下列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这就要求查明发生的事实必须是构成犯罪的事实,而不能是其他事实,同时犯罪事实的存在已有一定证据加以证明;二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有数个犯罪行为,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中一个就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一条件的要求。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逮捕的量刑条件、罪责条件或称之为法律条件。 逮捕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应当是适用于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因此法律上规定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才适用逮捕,而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逮捕。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属于侵害我国的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如果是行为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此时该行为人是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希望通过上文中的法律知识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