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和子女之间签订抚养协议书有效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律师解析:
父母和子女之间签订的抚养协议书的效力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分析。
一、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情况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这一义务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以及不可改变的亲子关系,具有强制性,不能通过协议随意免除。 例如,有些父母可能因经济压力或者其他原因,想在协议中约定免除自己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这样的约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因为未成年子女在生活、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的照顾和支持,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 不过,关于抚养方式、抚养费支付等方面的合理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一般是有效的。 比如,双方可以协商确定抚养费的具体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周期等。 二、涉及成年子女的情况 成年子女通常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成年子女签订的相关抚养协议,如果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通常是有效的。 比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成年子女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能力,父母愿意继续提供经济支持并签订抚养协议,这种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 总之,判断抚养协议书的效力,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以及是否违背法定抚养义务。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是夫妻,育有未成年子女小胡。后二人因经济压力,签订抚养协议书,约定免除小朱对小胡的抚养责任,引发争议。此外,成年的小丽因病暂时失去生活能力,其父母小静夫妇与小丽签订抚养协议提供经济支持,也产生效力疑问。 案情分析: 1、小朱和小李关于免除小朱对未成年子女抚养责任的约定无效。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具有强制性,不能通过协议免除,保障未成年子女成长是父母责任。 2、小静夫妇与成年的小丽签订的抚养协议有效。成年子女在特殊情况下暂时失去生活能力,父母愿意提供经济支持且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协议受法律保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