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企业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即诈骗数额3千元,就可以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集资诈骗与诈骗罪存在牵连犯吗 1、集资诈骗与诈骗罪可能存在牵连犯、也有可能不存在。 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行为人实施的数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因此,牵连关系的认定应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即牵连关系是以牵连意图为主观形式,以因果关系为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体。 2、诈骗罪是状态犯,不可能存在事后共犯。 状态犯与继续犯不同,继续犯是不法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状态,而状态犯是不法行为已经完成,只存在不法状态的继续。 3、牵连犯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形。其构成要件是: (1)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两个以上的行为,指可以独立成罪的行为。 (2)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须有牵连关系。 (3)两个以上的行为须触犯不同的罪名。有牵连关系的数个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才能成立牵连犯。 4、牵连犯的形式有如下三种: (1)目的行为与手段行为的牵连,即以犯一罪的意思而实施犯罪,其使用的手段行为触犯他项罪名。 (2)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即以犯一罪的主观意思实施犯罪,采取的结果行为触犯他项罪名。 (3)目的行为、手段行为、结果行为的牵连。即一个行为同时与手段行为、结果行为并存,该行为相对手段行为时,是目的行为,相对结果行为时是原因行为。 三、界定中间人是否共同诈骗的方法是什么 1、二人及以上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共同实施的诈骗行为。 2、行为人具有实施犯罪的共同故意。 3、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或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 4、诈骗案中,如果对诈骗一事明知,则属于共犯,如果不知情,则属于中间人。 四、诈骗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1、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2、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3、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5、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6、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8、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企业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回答是3千元。只要被骗都可以报警,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还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服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