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售楼员卖房欺诈行为怎么处理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根据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倘若卖方(或个人)在出售房屋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进而导致买方遭受不正当的经济损失,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买方可以提出的赔偿要求最高可达其所支付购房款的三倍;若请求赔偿额低于五百元人民币,则按最低标准五百元予以赔偿。若商家拒不履行赔偿义务,买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解决问题:首先,投诉调解。当消费者与经营者间产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双方均可寻求消费者协会协助调解,即由第三方机构出面,对争议双方进行说服劝导以及协调沟通,旨在促进争议双方达成和谐化解纠纷的目标。其次,行政申诉。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涉及权益争议时,均可依据法律规定,请求相关行政部门介入解决争议事件。相对于其他途径而言,该途径具备效率高、速度快、准绳度高等显着优点。消费者选择申诉时,通常需要采用书面形式,明确载明各项申诉请求、理由及其所相关的事实情况作为支撑。若与经营者达成和解,消费者同样可以撤销申诉申请,请求相关行政部门出具调解书。再次,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自愿将争议事项交由受托的仲裁机构予以调解处理并做出结论性判定或裁决。仲裁程序具有简约化、一次性解决终结、专家进行仲裁决策、成本较为节省、保密性强、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等诸多优势特。仲裁费用原则上将由败诉一方承担全部或部分,若胜诉方仅为部分利益,则仲裁庭会针对各方当事人在整个争议事件中所负有的责任程度大小,准确核定他们各自应对仲裁费用所应承担的比例份额。最后,提起诉讼。消费者在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之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庭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开展审理活动。消费行为产生的诉讼案件多属民事诉讼的范畴。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