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没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怎么办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老年人能否继承子女遗产的问题,“不能继承”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我国,老年人作为父母,依法享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这是基于法定继承制度确立的,下面为您详细说明: 1.法定继承权的明确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父母属于子女遗产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和配偶、子女处于同等的继承顺位。 也就是说,在没有遗嘱或者其他特殊情形时,父母有权平等地参与到子女遗产的分配当中。 比如,子女离世后留下房产、存款等财产,若没有立下遗嘱,父母就可以和配偶、子女一同对这些财产进行合理分配。 2.遗嘱对继承的影响: 若子女立有遗嘱,将遗产指定给他人继承,从而排除了父母的继承份额,只要该遗嘱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那么这份遗嘱就是有效的。 不过,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果子女立遗嘱时,父母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那么应当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 当老年人遇到自身法定继承权被侵害的情况时,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先尝试与相关方进行协商,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若协商不成,还可以寻求调解机构的帮助;若这些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也是可行的。 案情回顾: 小朱离世后留下房产和存款,未立遗嘱。小朱的配偶、子女想独占遗产,认为小朱的老年父母不能继承,双方就遗产分配产生争议。此外,小李立遗嘱将遗产指定给他人,排除父母继承份额,而其父母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也引发纠纷。 案情分析: 1、依据《民法典》,父母是子女遗产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在无遗嘱或特殊情形时,有权平等参与分配。所以小朱的老年父母有权和配偶、子女一同分配小朱的遗产。 2、小李立的遗嘱虽一般情况下有效,但因其父母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应当为其父母保留必要遗产份额,以保障基本生活。若权益被侵害,老人可协商、调解或诉讼维权。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