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用地
乡镇企业用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兴办企业,与其个人以集体经济土地使用权入股与他人或组织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所使用的土地。
问题 | 乡镇企业 |
分类 | |
解答 |
![]() 一、主要内容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二、特点介绍乡镇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它有如下特点:①产供销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②职工大都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③与周围农村联系密切,便于利用本地各种资源;④分布点多、面广,便于直接为各类消费者服务;⑤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⑥规模较小,能比较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⑦在现阶段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组织,技术设备比较简陋,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特点使得乡镇企业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劳动生产率一般都比较低。 三、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亿万农民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乡镇企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起到了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改变农村经济格局开创农民就业新路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 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到1987年,暨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4854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4%,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8.68%,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 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革命性地开创了农民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路子。到200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13%,比1978年的9.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继联产承包解决温饱之后,乡镇企业成为实现农村小康生活的另一把钥匙。到2007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达137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420元,比1978年的10.74元增加了130多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8%,比1978年的8%上升了26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与大工业依存补充增加社会有效供给 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乡镇企业用于支农、补农、建农的资金达4012亿元,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技术装备。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为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同时,在农村区域和市场条件下开创了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的道路。2007年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而在1978年这一比重只有9.95%。从企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轻型加工企业为主,城郊乡镇工业相当一部分是为国有大工业加工配套的,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互为市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乡镇企业通过拾遗补阙成为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的有生力量。目前,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已占全国相当大的比重,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占17%,机械占26%,原煤占40%,水泥占40%,食品饮料占43%,服装占80%,中小农具占95%,砖瓦占95%,繁荣了我国的城乡市场,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同时,乡镇企业已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军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68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出口商品交货值3020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实缴国家税金7200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 大小企业同步推进创新合作渐成主流 30年来,乡镇企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内部分化和差距日益扩大,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冲破社区所有制对乡镇企业要素流动的限制,促进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乡村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大中型乡镇企业(包括私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同时,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步伐。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步淘汰了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更多的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科技投入,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此外,乡镇企业以其在机制、产业结构、资源和已有的实力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与国外的合资合作,许多地方和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沿海很多乡镇企业将朝着外向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经济梯度发展规律的作用,外向型经济的触角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目前全国已有的4万个乡镇工业小区、5万个小城镇包括1.8万个建制镇,很大程度上是乡镇企业带动起来的,反过来进一步吸引乡镇企业的集中,使乡镇企业职工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相结合,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从而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30%,正在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市和小城镇将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乡镇企业成为促进城市化的决定性力量。 四、案例分析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案例分析--投保需谨慎农村乡镇企业实际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截至目前,法律强制的养老保险还仅限于城镇的企业及其职工,并不包括农村的乡镇企业。因此,在农村乡镇企业工作的职工,暂时还不能要求企业为自己办理乡镇企业养老保险。那么接下来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则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案例,再给大家做出详细的分析。 王强是某县的农民,在一个乡镇企业上班。前阵子,他看到了养老保险的宣传,觉得有必要为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做做准备,于是去打听自己这种情况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那么,乡镇企业保险怎么买呢?参加办法是不是与城镇企业职工一样呢? [案例描述] 王强是山东省某县的农民,虽然家里有承包的土地,但基本上是在乡里的乡镇企业上班,领取企业发给的工资。 前一段时间,王强从电视里听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觉得实行养老保险能很好保障晚年的生活,虽然平时定期交点钱,但是也为自己储蓄了,将来自己老了干不动活了,国家可以按月发给自己养老金,生活也有保障了。于是王强四处打听,想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乡镇企业保险。 通过咨询,王强知道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乡镇企业养老保险,由乡镇企业为王强建立一个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王强定期缴纳一定的保险费,记在他的个人账户下,同时乡镇企业也会给一些补助,具体补助的方式和标准由乡镇企业确定,这些补助也会记在王强的个人账户名下。当然,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乡镇企业的补助可以根据各自的收人情况进行一些调整,王强满60周岁的时候停止交纳费用,同时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案例分析] 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是保障社会上的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生活来源的重要手段。我国《劳动法》第71条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养老保险的办理目前暂时只能局限于城市中,还不能完全覆盖到农村。农村乡镇企业实际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截至目前,法律强制的养老保险还仅限于城镇的企业及其职工,并不包括农村的乡镇企业。因此,在农村乡镇企业工作的职工,暂时还不能要求企业为自己办理乡镇企业养老保险。 当然,这些试点工作只是为将来农村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事业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在现阶段,农村的乡镇企业并不在法律强制要求的必须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农村的乡镇企业并不是必须要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农村的乡镇企业可以自愿为本企业员工办理乡镇企业养老保险。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乡镇企业保险,主要是从乡镇企业保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如果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打电话进行咨询。 以上资讯来自保险行业常用规则和情况,客户具体投保需求请详询网站客服人员。 乡镇企业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