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立案成功后多久开庭? |
分类 | 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
解答 |
民事主体的权益在受到侵害之后,可以在书写诉状之后,向人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只要是该民事主体提供的材料,满足立案标准的,那么,司法机关一般都是虚立案处理的,根据现行法的规定,民事诉讼立案成功后多久开庭呢? 一、民事案件立案之后多久开庭 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跟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密切关系,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关于审限的法条规定及原则,一审一般是立案后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就要看何时送达和适用程序了: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公告送达期满后视为送达,可安排开庭。 二、民事案件关于立案开庭时间的相关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开庭时间是由审理案件的程序决定的,即使是司法机关,也不得随意确定开庭时间,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审理何种类型的案件,司法机关都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内审理案件结束,故而在受理案件之后,会尽快安排开庭时间。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