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亡赔偿金配偶的怎么计算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一、死亡赔偿金配偶的怎么计算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死亡赔偿金部分,其法定继承人(包括妻子及需扶养之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可相等地分享其总额的40%。具体而言,即家属每月将获得此项赔偿金的40%,其他亲属每人均可得到每月30%的份额,而对于孤寡老人或孤儿则在此基础之上再额外增加10%。在法律层面,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丧葬补助金通常予以发放金额相当于六个月当地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的补偿。二是抚恤金计算方式根据工人工伤前的平均工资按一定比率颁发给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三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颁发额度依照四十八个月至六十个月的该地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准则。因此,劳动者提出死亡赔偿金申请时所必须准备的以下材料: 首先是填写完整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其次是《责任认定书》用以核对当初责任人。 另外还需提供详细的劳动关系证明文件,如与所在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同时,工伤事件通报也是必需的文书,以及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治疗鉴定证明并附上在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财务发票和收据。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实际分配管理,法律并未明确作出强制规定。实践中,大都遵循了与受害者生前关系密切的近亲优先分割权利的原则。 然而在审判环节,应当结合劳动能力、生活收入水平、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因素,给予适当调整和处理,从而妥善解决死亡赔偿金分割纠纷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三十四条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二、死亡赔偿金能否被债务人 死亡赔偿金乃为被继承人在生命终结之际,由法律赋予其家庭或亲属之补偿款项,本质上亦属遗产范畴之内。 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特指自然人死亡之时遗留下的其个人所有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合法财产。据此,死亡赔偿金理应作为遗产的一部分,得以被继承人继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仅需以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及债务进行清偿。换言之,继承人有权利用遗产中的死亡赔偿金来偿还被继承人的债务,然而,此种偿还的额度必须严格控制在遗产的实际价值以内。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死亡赔偿金确实可供债务人用以清偿被继承人所负有的债务,但是,应当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上限,以此规范其偿还幅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在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死亡赔偿金问题上,法律明确规定了继承人可以共同享有该费用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份额;而对于被害人的家属而言,则按照每月领取百分之四十的标准进行分配;至于其他的亲属,他们可以获得每月三成的赔偿金;若家庭成员中存在为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情况,那么他们还能得到额外的百分之十。这种分配制度是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所规定的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以及一次性的工亡补助金等不同类型的赔付方式。在提出赔偿申请之时,申请人除了需要准备齐全《工伤认定申请表》、《责任认定书》之外,也必须留存好具有证明工作关系、工伤事件通报、工伤治疗鉴定证明以及财务发票等关键性证据资料。此外,赔偿金的分配和管理事宜应当尊重并遵守“亲近之人优先”的原则,而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同样要充分考虑到受害人家属的劳动能力状况、其实际生活质量以及妇女儿童权益等等众多因素。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