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罚息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 |
分类 | 金融保险-银行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罚息乃指借款方在约定的日期未能如期偿还所欠款项,由此导致的逾期费用之罚款也。
在此情况下,出贷方有权批准将此笔贷款延期,通常他们会对原有的贷款期限进行相应调整; 至于在余下的整个贷款周期内,为保障自身利益不受进一步损害,出贷方往往会提升该笔贷款的利率,这一新利率便可谓是违约利息率。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关于罚息利率问题。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五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100%。
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