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
劳动法上的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问题 | 集体合同效力 |
分类 | |
解答 |
![]() 一、什么是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的合同。 二、集体合同的发展历史根据劳动关系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将集体合同置于和劳动合同相并列的地位,同时劳动部还颁布了《集体合同规定》,就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审查和争议的处理作了规定。 我国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6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同时明确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集体合同设专节进行规定,并根据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状况,对集体合同的适用范围作了适当的扩大。 三、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与普通合同不同,一般要经过集体协商、签订协议、政府认可、生效四个阶段。 1、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2、签订协议只要双方就集体合同的内容意思表示一致,就要签订书面的协议。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3、政府认可我国对集体合同的订立设立了审查监督制度。 4、合同生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集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及时以适当的形式向各自代表的全体成员公布。 四、集体合同与普通劳动合同的区别(一)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劳动合同作为确定受雇人与雇主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伴随着劳动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集体合同的产生比劳动合同的产生要晚得多,是劳动者行使结社权的结果。可以说集体合同是为了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力量对比而产生的。 (二)两者的当事人不同劳动合同:一方为劳动者个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集体合同: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代表职工团体利益的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 (三)两者的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确定的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甚至是几个行业的劳动者团体的劳动条件,其内容具有整体性,目的是为了提升劳动者整体的劳动条件和改善劳动者的经济地位。 (四)两者的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只对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具有拘束力,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除对当事人有一定的约束力外,对被代表的劳动者个人也具有约束力。 集体合同效力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