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信用卡催收应付方式有哪些合法手段
分类 金融保险-银行纠纷
解答

一、信用卡催收应付方式有哪些合法手段

信用卡催收合理的应对策略及相应法律保障手段研究

关于信用卡逾期案件的诉讼流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需在被告住所地所属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而言,当信用卡逾期超过30日且超越了一个账单周期时,各家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以下五种方式展开信用卡催收工作:

首先是短信催收,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通常情况下发生于逾期7至15天之间,短信的作用主要在于及时提醒持卡人履行还款义务;

其次是电话催收,这一手段主要用于督促逾期超过30天且超出一个账单周期的持卡人尽快履行还款责任;

再次是上门催收,这是针对逾期时间超过90天的持卡人采取的措施,银行会派遣催收人员前往持卡人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场所进行直接催缴;

最后是法院起诉,这是针对逾期时间超过半年的持卡人采取的终极手段,银行会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持卡人进行正式的法律诉讼以追讨欠款;

此外,对于逾期时间超过1年的持卡人,银行可能会选择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以折扣价格转交给专门的外包催收机构,由其负责对逾期欠款进行催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二、信用卡催收一般会是逾期后的多久的

通常情况下,信用卡逾期未偿还天数在7至15日内时,银行可能会视为您只是暂时性的遗忘,他们通常会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敦促借款人及时还款。而对于过期时间超过30日且超过一个账单周期的欠款而言,此时手机短信已经无法起到提示作用,银行将采取更为严肃的催收手段,如拨打电话联系您提醒尽快还清所欠款项。

对于逾期时间超过90日的记录,银行将会派遣专员前往您的住处或者工作场所亲自进行敦促还款。至于过期时间超过半年且未能履行信用卡还款义务的客户,银行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强制执行还款。而对于逾期时间达到1年以上的纪录,银行会将逾期未偿金额进行集中处理,经过折算后将其打包转交给外部催收机构,由专门负责该项任务的人员负责对逾期未偿款项的催收和追讨。《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三、信用卡催收说我是诈骗罪怎么办

关于信用卡催收机构声称您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我们建议您保持冷静。在法律层面,诈骗罪有着严谨的构成要素。首先,需要审查您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者掩盖真实情况的手段,从而获取了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如果您仅仅是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暂时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并且在办理信用卡以及使用过程中均未涉及任何欺诈行为,那么通常情况下并不足以构成诈骗罪。然而,我们仍然强烈建议您尽早与发卡行进行有效沟通,明确表达您的还款意愿,同时积极尝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倘若催收机构继续对您进行无理骚扰甚至恐吓,您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发卡行提出投诉或者寻求法律援助。总而言之,问题的核心在于您的信用卡使用行为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针对信用卡逾期催收,商业银行可采取短信、电话、上门催收等策略,若逾期超半年则考虑法院起诉。逾期1年以上,银行或将债权转让给外包催收机构。这些策略均受我国法律保障。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3: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