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离职后去劳动仲裁可以吗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员工离职后去劳动仲裁可以吗 当雇员决定离职时,他们有资格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乃是解决劳资纠纷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常情况下,若雇员主张在双方劳动关系持续期间,雇主曾有违反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行为,比如拖延支付薪资、未能依法缴纳社保费用、非法解除劳动合约等等,那么在他们正式离职之后,仍有权在法定诉讼时效期内向法庭提出劳动仲裁。 在此需提醒注意,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 且该仲裁时效自当事人知晓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值得强调的是,雇员在提出仲裁请求前,务必准备充分相关证据,诸如劳动合同、工资单据、出勤记录等,以便于支撑自身的申诉主张。 二、员工离职后又回公司工作,补偿金怎么算 员工离职后重新加入公司,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何 关于二次任职期间离职赔偿金如何进行发放计算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执行: 首先,通常情况下是以二次任职时为准,对离职赔偿金进行相应的核算,这意味着自二次任职以来的时间段内所产生的离职赔偿金可得到合理的考虑,但是对于此前已服务过的那几年所产生的赔偿则无法再进行追溯。 其次,当一个人再次进入同一家公司任职时,他们需要完成一系列全新的入职程序,因此,所有的福利待遇将根据新的工作开始日期来计算。 至于之前所享受过的福利待遇,将不再被考虑或追索。 接下来是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月薪是基于劳动者应有的薪酬待遇来确定的,其中包括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各类补贴等带来的货币收入。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约或者结束的前12个月内的平均收入低于当时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那么他/她的薪酬就按照这个最底工资来计算。 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就要按照实际月数来推出平均薪酬。 最后,经济补偿金的数量是由劳动者在当前单位的工龄决定的,换句话说,每多过一年,就能获得一个月财力丰厚的薪酬作为赔偿。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龄大于等于六个月并小于整一年的话,那就是按照一年来计算; 如若不足六个月,那么就只能得到半个月的补发。 另外,如果劳动者所在单位所在地是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度平均工资超过劳动者月薪三倍的情况,那么他们的经济补偿金将以该地度平均工资的三倍进行计算,并且最多可以领取到相当于十二年总合的额度。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在离开当天就可以完成所有离职手续并获取工资及补偿金。 然而,也有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在下一笔薪水发放日一并递交给员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三、员工离职后发现职务侵占能要求赔偿吗 员工在离职后若被发现存在职务侵占行为,是否有权要求进行赔偿? 一、若存在职务侵占之行为,则无论其情节轻重,均可依据法定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加以追究责任。 需注意的是,职务侵占的追诉时效会因其侵占的财物价值不同而有所调整。 具体来说,若涉案金额达到了一定数量较大的标准,则追诉时效将最长延长至10年;若所涉及的标的额更大,高达数额巨大的范畴,那么追诉时效将拉伸至最长20年。 二、若您确实涉嫌侵吞公司财产之行为,公司有权依法保留其权利进行诉讼程序。 同时,公司也有权利搜集并保留相关证据,前往法院提起相应诉讼程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当我们在探讨员工离职后去劳动仲裁是否可以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离职后,若在职期间存在诸如未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是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的。而且劳动仲裁还涉及到证据的收集与整理,比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都可作为有力证据。同时,劳动仲裁的时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一般是一年的时效。你是否正面临着离职后的权益纠纷,或者对劳动仲裁的流程、所需材料等存在疑问?如果是这样,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士会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