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申请执行
分类
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执行的管辖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申请执行相关词条

  • 撤回异议

    撤回异议,是指对被撤回的事项存在异议,后把该异议申请书递交给有关部门。

  •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是指根据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终审判决、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制作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

  • 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没有足够的金钱支付债务,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把自己合法拥有的除外币以外的财物交付给债权人,以抵偿所欠债务的行为。

  • 专利代理人

    专利代理人,是指获得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并在专利代理机构专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

  • 申请执行书

    申请执行书,是申请人填写的文书,上面载有被执行人,执行依据的判决书,请求执行事项等信息,该申请执行书递交给执行法院。

  • 冻结债权

    冻结债权,是指法院为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对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进行冻结,以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

  • 执行时效期间

    执行时效期间,是指法院的生效判决作出后,在一定期间要提出执行申请,该法定期间即为执行时效期间。

  • 申请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法院作出裁判后,债务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在法定的执行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执行程序,提出执行申请的人为申请执行人。

  • 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书

    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书,是指根据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裁定或终审裁定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

  • 增加诉讼请求

    增加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后,发现原诉状的诉讼请求不全面,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因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增加诉讼主张。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2:54